蔡克信介绍 作为音响爱乐协会理事长,他创办《音响春秋》《音响与唱片》等音响杂志,撰写大量专业文章,为音响知识传播和交流搭建平台 。其创立的“降龙十八掌”空手道调音法和“伏虎十五拳”低音调校技巧,为音响发烧友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调音方法,解决了音箱摆位和低音调校难题,相关著作《调音秘籍》更是成为音响爱好者的实用指南. 蔡老师调音过程 蔡老师言與隱士結緣始於2018年成都音響展。以下是蔡老师今年12月蔡老师到访隐士音响感受。當時我去作專題演講,趁空檔去聽賴英智總編主持龍吟喇叭發表會。他問我聽的如何?在音響我一向不和稀泥,實話直說,這五路全號角大陣仗不錯,但是還沒擺好。於是戴總邀我大會餐宴後來擺。他身先士卒,與員工用背帶依我的指示,移動這對幾噸重的大傢伙。擺好果然是氣壯山河,大號角的直接透明能量細節一應俱全。同年十二月受邀到隱士開調音班,之後,龍吟轉戰國內外,我得到的消息是褒貶都有,但是心中只留下一個期待,如果低頻能下到30Hz基音,應當天下少有敵手。龍吟的基本特點是號角全碳纖維,鈹膜,驅動器是最低反電動勢的勵磁。詳細資料google可查。 三年疫情我沒法前往,今年開始大江南北開班,這次到上海,戴總再邀我前往切磋。喝過肉桂岩茶,熱身先擺好一對小號角,問題也是出在toe in。重點放在超級龍吟,因為現在除了原本五音路號角,加上每邊各6個12吋鈦質三明治錐盆低音柱,高磁密度勵磁。所有前級,後級,訊源,分音器都是自行研發。 這是個非常大的空間,高六米,寬十米,深十七米,喇叭擺得很開(7米),避開大銀幕,相當遠距(8米)聆聽。先関掉低音柱,以「降龍十八掌」檢視龍吟。左右、相位、極性無誤,但是人聲不聚,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呈現典型的散形。開始以為喇叭擺太開,照理會要求喇叭靠攏聚焦,但是往前一看,有明顯toe in,所以在動手之前,先將所有單體拉正左右對齊。沒想到只這個動作,置中高度就正確了,音像聚焦,大提琴低音提琴形體呈現,平順下沉到40Hz沒問題,而且低頻量稍多。將低音號角減少2dB,即完成主喇叭擺位。可見toe in的禍害有多大!擺正,7公尺的喇叭間距,在皇帝位聽,置中音像實體有骨有肉,可見一般號角指向性強,但這對的橫向擴散也是超強。接著銜接超低音,以「伏虎十五拳」的兩軌低音提琴獨奏評估調整,由於低音弦在極低域向右斜,所以將右側超低音往左平移3公分,左側超低音也向外移2公分,最後低音柱各再降低2 dB即完成整個系統的擺位。 整個擺位過程除了隱士團隊,無錫音海影音調音社分社支援的兩位班長,董杰與方興都非常細心精準的依指示分亳移位,費時不多,完成任務,特為致謝。 以「花木蘭」鼓樂切換低音柱有無,加上低音柱除了補足到紥實的30Hz以下,音場空間感也明顯變得更開闊。 接著聽Virgil Fox彈的巴赫管風琴曲「觸技與賦格」完全教堂與音樂廳的規格,身體可感受極低的音浪。 再來以最嚴苛的DALI 測試片第6輯Disc 2的第九首《Heilung 》與第十首《Silence is…